文旅項目“加速跑 ”全域旅游“新突破”
文旅項目“加速跑” 全域旅游“新突破”
延安以項目建設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記者在延安文化交流中心項目施工現場了解到,四星級酒店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工人師傅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陜建延安分公司新城指揮部一部項目副經理鄒清祺說:“四星級酒店室內外裝修已經完工,正在試運營,五星級酒店外立面石材及窗戶已排產,預計7月份完工。”
延安新區城市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于2019年3月全面開工,計劃于2024年9月全部完工。項目總投資70億元,占地面積719畝,是集教學培訓、城市廣場、旅游住宿、會議展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培訓旅游度假地。
鄒清祺介紹,延安文化交流中心三星級酒店、教學樓和溫泉酒店運營以來,已承接各類培訓220批近2萬人,入住酒店1.7萬人次,實現營收1500萬元,上繳稅金480萬元。
延安市新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國峰說:“我們借力新區良好的酒店、會議、會展設施,能夠引進和落地一批會議會展活動,整體運營后可帶動就業2000余人,預計年納稅3000萬元左右。”
作為延安重點文旅項目之一,南泥灣大生產情景風貌街區項目今年有望和公眾見面,項目位于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核心區,總投資2.43億元,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6300平方米。目前一期項目已全部完成,預計商鋪年收入200萬元左右。
延安南泥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凱介紹,該項目的主要特色是建立景觀步行街與貫穿基地的特色小巷,串接不同的主題節點空間和各個院落組團,共同營造出“三街六巷,九場十八院”的規劃格局。
“目前二期主體已完成,正在進行后續的建設工作,計劃今年年底竣工投入運營。”張凱說,“該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夠滿足延安旅游市場的產品結構,還能夠滿足市場對旅游地產的需求,改善人居環境,從而更好地推動南泥灣全域旅游健康發展。”
同樣在文旅產業上布局的還有甘泉縣,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的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驛站主體、造型已經全部完成,內部裝潢也已結束,工人們正在進行幫畔、場地硬化等作業,項目一期進入到收尾階段。
甘泉縣旅游服務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謝聰祥說:“甘泉縣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建設項目分兩期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一期所有建設任務。二期項目7月初開工建設,預計在今年12月底完成所有建設任務。”
甘泉縣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建設項目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歷史步道總長度65公里,占地面積53280平方米,總投資8600萬元。該項目以“一線、兩核、多節點”為主要內容,通過長征歷史步道建設保護,重現1935年中央紅軍進入甘泉路線。
謝聰祥表示:“甘泉縣長征歷史步道項目對甘泉縣挖掘文物和文化資源,推動全域旅游創建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將促進文旅農旅融合。我們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快完成施工,讓項目早日發揮應有的作用。”
近年來,黃龍縣石堡鎮梁家河村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大力開發千人垂釣萬人游項目,同時著眼垂釣賽事每年千噸用魚剛性需求,以及市場對高檔食材的消費,著力打造“生態休閑漁業暨微循環工廠化養殖園區”項目,項目占地269畝,包含一個6000平方米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區和一個占地260畝的大水面養殖區。
該村微循環工廠化養殖區技術員季忠毅說:“目前正在擴建廠房,建成后可養殖5萬尾精品魚苗,效益達500萬元。”
黃龍縣石堡鎮積極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了以垂釣賽事為突破、漁業養殖為支撐、產業融合為方向的漁業休閑小鎮,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截至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建設完成,大水面養殖區正在收尾階段,預計今年7月份徹底完工。園區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總產值預計可達3500萬元。
黃龍縣石堡鎮副鎮長陳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與高校和專業運營團隊的合作,研發黃龍金魚品牌,擴大工廠化養殖規模,努力實現‘企業做大、集體做強、村民致富’的三方共贏目標。”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延安市將重大項目作為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發力點,跟進了南泥灣現代休閑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甘泉縣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建設項目,延安寶塔區1938文化街區提升改造項目等一批大項目,為延安文旅產業提質增效打好打牢了基礎。目前,延安市重點文旅項目19個(其中續建項目10個,新建項目9個),今年計劃投資28.83億元。截至5月底,開復工項目17個,已完成投資11.77億元,完成占比的40.83%。 (記者 喬建虎 高婷 李娜)